想不出標題,姑且用著。
-
“昨天是大學生行程,但今天更像大學生。來梳理一下事情的脈絡。”
原本是吃完晚餐要送我回家,但因為正好在市區,便問了我對二手書店有沒有興趣。當然是有呀!油門一轉,就出發了。很有趣的是,到了現場才發現,似乎是我很偶然去過的書店。逛了一圈,停在了日本文學前猶豫,雖然喜歡乙一,但那本卻是合集。告白的不同視角轉換讓我印象深刻,但要說特別喜愛湊佳苗,倒也沒有。最後還是都帶了。
“買啦~不可以只有我花錢……”二手書店裡低聲的慫恿,惡魔的低語。
因為書店裡意外的悶熱,出來之後,很難得的被問了要不要買喝的。好呀!不然冰店或豆花也行。隨機挑了一家店,到了之後發現,換成是他很偶然的去過。最後就是豆花跟飲料都買了。
當天是社群日,雖然時間過了,但因為我沒抓到,所以又帶著我去公園轉了一圈。停在懷念的UU上聊天,聊著聊著公園突然熄了燈,瞬間由溫暖的昏黃轉為慘白,襯著榕樹,氣氛一下就上來了。
“要不要去看搖搖馬?”
出發回家,到了家門口,突然想起說要帶我轉轉我家附近。“所以你真的不知道這裡通往哪?”茫然的搖頭,漸漸減速的摩托車便又加速了出去。“你知道這條通往海邊嗎?”再搖頭。“帶你走走看?”毫不猶豫的點頭。沿著河堤直騎,我開始思考。剛從近海的地方回來,又往海邊而去,待會載我回來,他又要再回去。真的是很大學生。
真的是很美。毫無燈與喧囂的地方,只有月光沉默灑在大地與海面,意外的明亮。走上海堤,浪聲倏忽拍打上來,眼前的海沒有白日時的波光粼粼,只是在近岸時碎成了泡沫,漫了整片。也許是月光總比太陽溫柔,夜晚的海岸,看著也柔和了些。不是第一次於夜晚造訪海岸,但卻是第一次看到夜晚的海。海浪的聲音是催眠的bgm(不太願意稱之為噪音),但看著海,卻是意外的清醒。可以看著,很久。
“不覺得海浪看起來有點像某種黑色、黏稠的液體嗎?”
暴走的無臉男?
“類似。”
那你聽過有人把浪花看成肉的油花嗎?牛肉上那種。
“是有點像?”
所以就是暴走的無臉男在吃肉囉?
“是啊,童年陰影的一部分ㄟ。”
下次要好好的把手機充電,雖然大約是拍不出來這樣的景色。
瀕臨極限的生理需求、直衝到洗手間門口的摩托車、前一天的no sleep、半隱沒在黑暗中、只看得到腳的身影。
“欸,現在這個場景,我感覺可以構思一個故事,要聽嗎?”
……好。
“假如說現在載你的不是我……或者我載的不是你。”
……
“可能現在走的就是那條路了(指旁邊的田間小路)”
但我可能也看不到啊?
“是對啦,而且就算看到你可能也會覺得蠻正常的。”
大概會哦。
“但發生了什麼事讓你發現不太對,譬如我開始講奇怪的話,或者臉是全黑的(半轉頭)”
幹!!!
“沒事啦~”
拜託,你要講你構思的故事可以,但不要學裡面的情節!
“不然你會怎麼做?跳車?”
……跳車或打你選一個。
南無阿彌陀佛芝麻湯圓。